用戶:Numenor/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戰前日本防禦的措施[編輯]

戰前,日本政府的計劃是通過壓制敵方空軍基地以防本土遭襲。此時,蘇聯在遠東地區部署的空軍力量被認為是對其本土的主要威脅。日本軍方計劃一旦日蘇開戰即摧毀能將日本列島納入航程的蘇軍機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位於中國和太平洋上的部分機場成為了對日空襲的潛在基地。而日本政府認為消解美軍空襲威脅的最佳手段就是佔領並控制上述區域。日方也並不認為盟軍有實力能奪回那些基地。但是,日本也預見到了盟軍可能會用自航母上起飛的海軍飛機對本土進行小規模的轟炸。但他們卻並未選擇加強防禦力量,因為日本深知以本國的工業實力並不能同時滿足在中國方向的進攻需要和在本土的防禦需要。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最初幾個月中,在本土只駐防了很少的空軍單位和防空炮兵。儘管在1941年7月成立了防衛總司令部以統管本土防禦,但是本土的戰鬥單位仍全部分配至四個區域性的軍(北部軍、東部軍、中部軍和西部軍)。而這四支部隊直接向陸軍省負責。其結果就是防衛總司令部的功能被限制在大本營和陸軍部隊間協調溝通。1942年初,

對小型城市的空襲[編輯]

六月中旬,阿諾德視察了李梅位於塞班的總部。在這次視察中,他同意第21航空軍在繼續打擊先前主要目標的基礎上,對25個較小的城市進行空襲。這些城市人口在62280人至323000人之間。這項決定並未參考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USSBS)的建議。USSBS在評估對德空襲的效果後,建議對日空襲應主要打擊其國內交通網及其他目標以癱瘓其貨物流通及破壞食品供給。

作為帝國計劃的一部分,共實施了五次大規模的精確轟炸。六月九日,兩組B-29空襲了位於長崎奈良尾町的飛行工廠;另兩組B-29轟炸了位於熱田的一處工廠。兩處設施均遭到嚴重破壞。還有一組超級堡壘原本去轟炸明石的川崎飛機製造廠,但卻意外地空炸了鄰近的一個村莊。翌日,在107架P-51的護航下,第21航空軍的轟炸機成功地襲擊了東京灣區域的六處工廠。

航空布雷[編輯]

1944年中,美國海軍要求B-29可以再日本海岸附近布雷以加強對日封鎖。阿諾德及其幕僚對這項提議並不熱情,他們認為此舉將轉移過多的B-29